可研究结构中点焊的疲劳性能。
目前,仅支持基于应力-寿命 (SN) 的点焊疲劳分析。点焊位置由三个属性定义:薄片 1、薄片 2 和焊点熔核。
Figure 1. 点焊疲劳
执行
点焊的疲劳分析包括在三个不同的位置检查焊缝,薄片和焊点熔核,这是基于 Rupp 等人发表的一篇论文。确定焊点熔核位置处的截面力和力矩,然后计算薄片和焊点熔核的相应应力。然后再使用这些应力并结合雨流计数和 SN 方法来计算疲劳损伤。
以下各部分说明了如何计算这三个位置的应力和随后的损伤。
薄片位置(1 或 2)
通过考虑焊点熔核处的力和力矩来计算薄片的径向应力。径向应力
σ(θ)
作为载荷-时间历史中每个点的
θ
的函数计算如下:
(1)
σ(θ)=−σmax(fy)cosθ−σmax(fz)sinθ+σ(fx)+σmax(my)sinθ−σmax(mz)cosθ
其中,
(2)
σmax(fy)=fyπDT×Cfyz×Ddefyz×Ttefyz
(3)
σmax(fz)=fzπDT×Cfyz×Ddefyz×Ttefyz
(4)
σ(fx)=(1.744fxT2)×Cfx×Ddefx×Ttefxforfx>0.0
(5)
(fx) = 0.0forfx≥0.0
(6)
σmax(my)=(1.872myDT2)×Cmyz×Ddemyz×Ttemyz
(7)
σmax(mz)=(1.872mzDT2)×Cmyz×Ddemyz×Ttemyz
-
Cfyz
,
Cmyz
,
Cfx
- 比例因子
-
defyz
,
demyz
,
defx
- 直径指数
-
tefyz
,
temyz
,
tefx
- 厚度指数
等效于 Rupp 方法:
Cfyz=1,defyz=0,tefyz=0
Cmyz=0.6,demyz=0,temyz=0.5
Cfx=0.6,defx=0,tefx=0.5
等效径向应力以
θ
为间隔进行计算(默认值=18度)。可以通过改变点焊求解设中的角度数量字段来修改
θ
的值。然后,采用雨流循环计数法计算各角度下的疲劳寿命和损伤 (
θ
)。然后选择最严重的损伤值进行输出。对另一个薄片也采用类似的方法。
焊点熔核位置
绝对最大主应力是使用梁单元的剪切应力和弯曲应力作为载荷-时间历史中每个点的函数
θ
来计算的,如下所示:
(8)
τ(θ)=τmax(fy)sinθ+τmax(fz)cosθ
(9)
σ(θ)=σ(fx)+σmax(my)sinθ−σmax(mz)cosθ
其中,
(10)
τmax(fy)=16fy3πD2
(11)
τmax(fz)=16fz3πD2
(12)
σ(fx)=4fxπD2forfx>0.0
(13)
σ(fx)=0.0forfx≤0.0
(14)
σmax(my)=32myπD3
(15)
σmax(mz)=32mzπD3
从
τ(θ)
和
σ(θ)
计算每个
θ
的等效最大绝对主应力。这些应力被用于后续的疲劳分析。采用雨流循环计数法计算各角度下的疲劳寿命和损伤 (
θ
)。然后选择最严重的损伤值进行输出。